知行计划第2631小分队 :「泉流共济 为爱上色 」地扪小学学生食堂空间优化设计与外立面改造纪实


学校:同济大学

团队:“泉流共济,为爱上色”侗寨暑期公益美术支教队

参与项目:立邦「为爱上色」大学生农村支教奖


团队介绍

“泉流共济,为爱上色”暑期公益支教队是一支由同济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组成的队伍,在黔东南地扪村进行包含支教、调研测绘和墙体绘在内的一系列实践。

志愿者开展公益课堂活动,帮助地扪小学学生开阔视野,培育其社会责任感;调研、测绘村落建筑,促使学生了解侗寨建筑之美,增强其文化自信;绘制梦想壁画《泉流共济》,保护传承地方特色建筑。


学生食堂项目概况

地扪小学饭堂建筑修建于2007年,是一栋砖混结构的二层建筑。原建筑一层为厨房和取餐处,二层为学生就餐处,空间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此次学生食堂改造旨在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业特长;提高地扪小学学生生活便利性和建筑空间利用率;同时结合当地传统和现代元素,体现地扪小学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

地扪小学学生食堂改造工程分为:内部空间优化设计和外立面改造两部分。在改造在改造前和改造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不足,明确地扪小学学生为使用主体,根据学生的人体尺度、活动需求以及小朋友门对未来空间和食堂形象的畅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

学   生

-❶-

内部空间优化设计

饭堂现状

排队缺乏组织,易受天气影响;

一层空间空置,未被充分利用。


桌面过宽,浪费空间;

不便移动,灵活性不足;

桌椅尺度过大,不适合于儿童使用。


改造方案:一层


饭堂一层内部空间改造的最基本的目的是规范学生排队秩序,改善排队环境。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弘扬红色文化。因此在一层地面上铺贴了排队引导线。

▼一层平面改造前后对比

排队引导线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长征。首先,依照人体工程学的原则确定排队线的间距,以保证容纳尽可能多的学生;其次,参照长征线路图,在排队线上添加部分关键地点的小地图,让学生们对长征和红色文化多一份认知。

▼排队引导线示意图

在引导线的指引下,前来就餐的小朋友自觉排队,循着红线边走、边看、边学,食堂内秩序井然。

▼使用效果

改造方案:二层

学生食堂二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桌椅尺度过大,不适合儿童使用,灵活性不足且浪费空间等等,据此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更换桌椅,选择较小尺寸、符合学生人体尺度的桌椅,方便学生使用;

2.设想空间的多种用途,并在不同的用途下对家具灵活布置,将单一属性的就餐空间打造成多功能的复合使用空间。

作为饭堂使用时,将桌子分开排列,此模式下可容纳最多的学生,满足他们同时就餐的需求。

▼作为饭堂使用

除了作为就餐空间以外,改造后的空间还可以作为小组讨论、手工课、活动和文艺演出,等等的场所。室内空间改造增加除教室以外的室内活动场地,满足了小朋友们多样需求,也使食堂在非就餐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小组讨论和手工课时,桌椅可按实际需求自由分成若干小组,方便学生讨论和老师分组指导。

▼作小组讨论使用

▼手工课时的室内布局

活动和演出时,可将桌椅横向或环绕排列,让出足够的活动场地供小朋友们游戏、演出。

▼活动和演出时的室内布局


通过我们的设计与改造,饭堂二层最直观的改变是:完成了从功能单一到功能复合的转变,原本定时定点开放的空间现在可以是饭堂,更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讨论、手工制作和游戏的场所。

▼老师们在饭堂二楼开展素质拓展课程


外立面改造——“为爱上色”

对内部空间的改造基本解决了建筑在功能和使用上的问题。外立面改造的目标则是:改变原立面呆板的现状,寻求食堂外观在比例尺度、元素色彩以及建筑语汇上与场所环境和周边建筑的和谐统一。在此原则下,对学生食堂外立面的形象进行再设计和涂刷。

▼外立面原貌

灵感来源

改造项目位于黎平县茅贡镇地扪村。“地扪”在侗话中意为“泉水源源不断涌出的地方”。村境内的清水江支流从村中川流而过,村子分为五个自然寨,分别为维寨、母寨、芒寨、寅寨和模寨,寨与寨之间几乎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

▼溪水从村中穿流而过

村寨因水而生生不息。因此,在立面色彩选择上,以蓝色为主导。五种蓝汇聚的色带横向相互交织流淌,象征地扪五个寨子和地扪的水系。日出之时,黄色的窗墙刚好映衬在朝阳之中。

▼色彩选择

立面元素中:国立柱象征灯塔指明方向,桥梁象征架起友谊,钟象征时间逝者如斯,三人行舟象征民族团结共济,稻形的飞燕象征丰收与活力。

▼设计手稿

涂刷过程

壁画尺寸为【7m×14m】。确定设计方案后,志愿者和村民们现场搭建脚手架,测量间距,绘制底稿,调色,上色......一副色彩活泼、寓意鲜明的墙画渐渐成型。

▼过程记录

画作运用多种立体手段保证整体效果,比如:重叠的不锈钢构件和铝合金窗框进行分层彩绘;为保证木门的可识别性只进行黑色粗线条绘制;为了画面的平衡,在二层增加了三根“柱子”,等等。

▼最终成果

在檐口关系上体现的了对建成环境的适应性,上色的主体部分受戏台首层檐口和地面的横向线条控制。

▼檐口齐平


饭堂现状

教学楼庄重,戏台古朴,梦想教室兼顾现代与传统元素,学生食堂色彩鲜明。操场一侧的建筑比例均衡,色彩和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界面。


白天,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奔跑打闹,三栋各具特色的建筑映衬着孩子们的朝气。

▼日间

夜晚,山色空蒙,戏台的光犹如点亮的希望。三栋建筑和谐共生。

▼夜景


最后想说的话


此次实践对于项目的参与者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将平面的图纸变成三维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这一过程使我们增长见闻,学习理性思考项目的可实施性,并培养了实干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课堂之外的实践与收获,同时也体现了同济学子理性的思维,灵活的创造力和能够吃苦的精神。

“泉流共济,为爱上色”。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地扪小学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去更多便利和快乐!


“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简称“知行计划”)创立于2012年,旨在支持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发展。


截至2019年,“知行计划”已累计发动超过470所大学的5,800多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参与申报,直接资助超过2,300支团队开展包括助学支教、环境保护、减贫脱贫、创新创业、乡村调研、专业竞赛、公益传播等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共有49.2万大学生直接参与,使6,100余所乡村学校的310余万师生受益。


“知行计划”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微博二维码: